银行风险管理网 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

民间投资骤然落,金融风险次第开:中国经济季度报-2016年夏季主报告

一、值得关注的大事

(一)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断崖式下降。

从第二季度情况来看,虽然经济增长保持在6.7%水平,略好于市场预期,但是,民间投资增速加速回落。1-6月份民间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8%,比1-5月份回落了1.1个百分点,而2015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0.1%。民间投资呈现断崖式下降的态势,而且是否到底仍然需要继续观察。民间投资最为主要的领域就是制造业, 2016年5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仅为4.6%,预计6月份的数据将更低。在区域结构上,西部地区民间投资显得更加脆弱,下跌程度相对于东部而言更加显著。民间投资增速下降带来的一个重大关切就是去年底以来的经济企稳复苏是否可以持续,固定资产投资能否为增长继续提供有效的支撑。

图1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走势图 资料来源:Choice数据库

(二)“四小龙”接力房价暴涨,房地产投资增速整体回落。

春季报告中我们分析了一线城市暴涨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会接力上涨,厦门、南京、苏州、合肥等“四小龙”(除苏州数据缺失外)房价暴涨都在我们的分析框架之中,是二线城市房价飙升甚至是非理性上涨的典型代表。但是,2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呈现回落的状态,“四小龙”的房地产价格引领性是否能够持续,是否能够支撑房地产投资的稳定增长,存在重大的变数。在以一个风险指标(收入房价比)变为正向投资指标的市场中,在一个以信贷为支撑的市场中,房地产市场整体蕴藏着更多的风险

表1:35个大中城市各项指标排名前十位 数据来源:CEIC、Wind、PRIME

(三)金融部门风险暴露日益显性化,信用风险加速累积。

我国金融体系进入风险日益显性化的阶段,风险在不同子市场传递。4月份我们已经提示了信用债的风险,未来的风险点将是银行部门的表内风险。风险暴露从风险最高的环节开始呈现,首先出现问题的是没有实质性风险管控和监管的网络借贷(P2P),估值过高的股票市场,随后是跨界较为明显的信托产品、非保本理财,今年以来已经进入到了中低等级的信用债领域。可以预期,未来银行部门的传统信贷将会面临风险显性化的格局,银行不良率将面临一个大幅提升的阶段,部分中小银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不良问题。特别是,个别省的信用风险已经影响其融资可得性,并已经成为影响整个信用市场的重大问题,可能使得信用市场的风险溢价进一步提升。目前,企业债发行相对困难,企业融资的约束日益明显,这将可能进一步引致企业的信用风险显性化

图2 债券市场发行的主体结构 资料来源:Wind

(四)人民币定价日益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双重贬值加速。

由于经济增速下行,金融风险加速累积,信用风险日益显性化,人民币资产面临较大的重估风险。无论是人民币兑美元、日元的汇率,还是人民币CFETS指数与人民币BIS指数,近期的贬值速度都显著超过今年年初至英国公投之前的贬值速度。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之际,人民银行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及兑篮子汇率双重贬值,是正确的政策选择,是释放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的一个较好的时机。人民币双向波动和价格决定的弹性逐步提升,人民币定价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但是,如贬值预期加深甚至出现非理性的贬值预期,内外风险就可能发生相互强化的状况,那么资本外流与资产价格将面临更大冲击,人民币资产甚至面临一定的重估风险。

图3 人民币兑三种货币篮指数变动 数据来源:CEIC

二、背后的逻辑与趋势

(一)民间投资存在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

2015年底以来,我国经济整体呈现企稳复苏的态势,2016年2季度经济增长保持6.7%的水平,略高于市场的预期。市场预期认为,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将在6.5%左右甚至低于6.5%。第二季度经济好于市场预期的主要来源在于居民消费保持了良好的态势,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73.4%,创出了阶段性的历史新高。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下降极为明显。受制于民间投资的断崖式下挫,固定资产投资在第二季度仅增长8.2%,较第一季度回落2.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回落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影响:

一是民间投资受需求和价格的双重挤压,仍然存在较大的去库存和去产能压力。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但是,国内制造业特别是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业整体呈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状态,产品需求不足、价格持续下跌。由于1-2季度经济总需求仍然没有实质性复苏,使得民间投资不敢贸然扩大。

图4 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 资料来源:Wind

二是民间投资存在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压力,去杠杆严重制约民间投资。由于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民间微观主体的收入端和资产端持续恶化,特别是连续50个月的PPI负增长,使得民间企业的产品价格经历了大幅的下跌,甚至是低于成本价,但是,其负债的压力并没有明显下降,这使得民间微观主体面临资产端缩水、负债端压力累积的双重压力。实际上,民间投资断崖式下跌可能正在演绎自我强化的资产负债表风险。这是未来经济增长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最为重大的风险

图5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走势图 资料来源:Wind

三是对内开放仍然存在较大的体制性约束。民间投资有向收益率较高、现金流较为稳定、贴近居民消费等领域倾斜的趋势,但是,由于很多领域仍然是国有经济为主体的格局,民间资本很难以进入,比如,第一批开业5家的民营银行由于分支机构设置等存在实质性约束,仍然无法真正进入银行业体系与原有银行机构进行市场化竞争。在通讯、交通、石化、电力、水务等与居民相关的基础设施领域,目前民营企业进入仍面临较大的限制。目前国内较为热门的公私伙伴关系(PPP)模式,参与其中的所谓私人部门资本很多并非是真正的民营资本,而多含有国有资本的成分。

(二)房地产市场整体存在“五高”风险

随着保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第一目标,各项政策稳步放松,加上改善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共同存在甚至相互强化,加上房地产市场金融化特征日益显现,房地产部门出现了较为显著的企稳回升,并迅速拉高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的价格、新开工面积以及后续的投资,但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特征较为明显,同时,整个市场存在着高价格、高库存、高杠杆的特征,与其它部门特别是金融部门的关联性亦在提高,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呈现高度的金融化。房地产市场高房价、高库存、高杠杆、高度金融化和高度关联性是近期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基本特征。

过去一段时间,房地产企业和居民部门都呈现加杠杆。不管是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类的加杠杆,还是居民部门抵押贷款类的加杠杆,都容易引发房地产市场体系的信用违约风险。2015年底房地产企业部门的负债高达3.8万亿元,如果考虑到其他隐性负债,那房地产部门的负债规模将更大,在企业部门去杠杆中,就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直接冲击房地产部门自身以及银行等金融部门,将直接诱发信用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向银行部门以及相关的影子银行体系传递是最值得警惕的金融风险。

图6 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Choice数据库和作者计算

(三)金融风险进入显性化阶段,银行资产负债表需重点警惕

由于经济下行,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陷入双重压力,房地产部门杠杆化、金融化深化,使得整个经济体的脆弱性日益显现,我国金融风险已经开始逐步显性化暴露,特别是信用债风险的持续发酵,给金融体系带来了重大的风险。信用债风险可能引发收益率和流动性的变化,提升金融体系的风险溢价。在这个过程中,收益率上升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呈现,导致流动性溢价和收益率上升相互强化,最后可能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银行部门的风险,截至2016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1%,相较于第一季度末的1.75%提高了0.06个百分点,连续六个季度上升,并创出近七年来的高点。由于关注类贷款的比例迅速上升,这其中部分关注类贷款可能不良贷款的“暂避”方式,未来一段时间,银行将面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加速“双升”的风险

图7 银行部门不良与关注类贷款比例 资料来源:Choice

(四)人民币小幅贬值趋势将延续,年底破7或可期

过去两个季度人民币兑美元的弹性大大增强,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稳步贬值的态势。2016年年初至今,人民币相对三个货币篮的指数都显著下跌,说明中国央行并未真正盯住货币篮。2016年初至今,人民币CFETS指数与BIS指数的下跌幅度较大(分别为6.0%与5.7%),而人民币SDR指数下跌幅度较小(3.2%)。人民币三个货币篮指数年初以来的显著下行,说明今年以来,央行并未真正致力于维持人民币兑货币篮子的稳定。

图8 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资料来源:CEIC

2016年5月初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贬值幅度几乎等于美元指数的贬值幅度。2016年年初至4月底,美元指数震荡下行,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但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0.68%)远低于美元指数贬值幅度(5.85%)。2016年5月初至7月初,美元指数转为上升,而人民币兑美元转为贬值,这一期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3.51%)与美元指数升值幅度(3.46%)比较接近。央行逐步放弃刻意维持人民币兑美元的稳定性,使得人民币汇率决定更加市场,顺应了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的体现。

图9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与美元指数 数据来源:CEIC

三、政策趋势

(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弱贬值的态势,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可能达到6.8-7.0区间。

鉴于市场化机制更加有效,短期内国内降息压力大于美国、非贸易品价格上涨高于美国而且长期竞争力处于劣势,我们认为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仍然维持相对的弱势,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进入6.8-7.0的区间,甚至有突破7的可能性。同时,人民币货币篮子指数亦保持相对弱势。这种相对弱势是市场化机制深化的体现,同时也是缓释人民币软盯住美元的负面冲击的方式。

(二)货币政策的空间整体较小,但仍然将保持稳健宽松的态势。

作为总量工具,货币政策对于结构性问题的应对有效性相对较弱,欧洲、日本等施行负利率都未能挽回经济颓势,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则是经济复苏、结构转型的必要基础。2016年下半年货币政策整体保持稳健宽松:一是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仍将发力。降准空间较大,降息空间相对有限,下半年降准2次左右。二是流动性管理工具的作用更加凸显,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操作(SLF)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将进一步发挥其对流动性的支持。三是传统信贷在未来两个季度将是一个谨慎扩张的过程。

(三)财政继续扩张,基础设施投资强化仍然是保增长的基础手段。

去年年底以来,保增长的政策趋势较为明显,巨量的信贷投放、大量的中央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上马,使得1-2季度经济增长保持在了6.7%。由于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制造业投资特别是民间相关投资大幅下降,2016年下半年仍然是政府主导、基础设施为支撑的保增长模式。我们延续春季报告的判断认为,适当的需求扩张是极其重要的,需求管理是对冲“三去”负面影响的对冲机制,需求扩张的政策基调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保增长的任务在下半年将会更加凸显,而财政政策是下半年最为基础的政策工具。

(四)金融风险的应对和处置将是下半年的重要政策议题。

除了互联网金融等的风险之外,日益深化的信用债风险、信托行业的资产风险、加速金融化的房地产部门风险、“双升”驱动下的银行部门风险都是下半年金融管理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由于英国退欧引发的外溢效应,对于内外风险共振亦是一个重大的潜在风险。同时,由于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日益深化,不良资产处置的压力将逐步显性化,在此条件下,不良资产通过市场化机制加速消化将是市场的重大需求,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不良资产证券化有望加速推进。

四、投资建议

(一)美元中期看多,仍是重要的避险品种

春季报告中我们认为,美元与相关的避险资产从配置战略上仍然具有吸引力。前期,避险品种和风险资产都呈现齐头并进的态势,但是,我们认为,风险资产短期内或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中期而言,避险功能下的美元及相关避险资产仍是配置的主要品种。我们再次强调,对于美元及相关避险资产的增持从全球层面是现金为王的理念。(详见盘古智库2016年夏季全球季报:《英国脱欧风险聚,股债双升难持续》以及2016年夏季全球宏观专题季报:《避险情绪与日元升值的逻辑避险因众说纷纭强日元风光难再》)

(二)黄金短期审慎,中期仍然推荐配置

由于英国脱欧公投强化了市场的避险预期,以黄金为代表的避险资产价格持续上扬,黄金涨势较大。由于未来英国脱欧的冲击逐步的弱化,这种避险情绪亦逐步的淡化,以避险为支撑的黄金投资逻辑弱化,7月份及其后黄金面临短期的调整压力。但是,从中期而言,黄金仍然具有相对较好的配置价值:一是全球面临资产荒,黄金是最好的资产品种;二是全球风险加剧波动,黄金的避险属性仍然是投资的逻辑。当然,由于本轮美元升值周期可能拉长,黄金货币属性将会呈现较大波动性,我们坚持春季的投资建议:黄金投资不宜短期下重注,以2年为期采用定投的方式或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三)房地产投资风险大,或是收益兑现窗口期

房地产投资已经进入一个风险收益不匹配的阶段,风险巨大。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化、人口、投资需求等方面的原因,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在日益加剧,高价格、高库存、高杠杆、高度金融化、高度关联性等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大特征,容易引发需求不足、供给过剩、信用违约、金融危机以及系统性危机等风险。房地产部门自身风险之一主要体现为需求不足和供给过剩的错配风险。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下滑,城镇化速度放缓,人口出生潮引发的改善型住房需求和刚性需求已经过了高峰,加上房地产价格高企,我国住房市场的需求整体将逐步弱化,需求不足的风险将逐步显现

对于库存较大、需求较弱的城市,目前是一个兑现收益或获得现金流动性的窗口期。由于供求的错配,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可能维持价格继续上涨的态势,但是,已经是一个加速金融化的阶段,可能浮盈会继续加大,但是,波动性也将随之提高,这需要投资者十分警惕。对于大部分的城市而言,房地产投资的价值可能在迅速弱化,房地产投资增速扩大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库存,不建议对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进行继续投资,甚至,如果房地产投资占资产总规模比重较大,可以考虑获利了结

(四)资本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

对于债券市场,信用债市场将出现结构性分化,对于高风险的信用债需要防范风险,未来由于市场风险偏好可能明显走弱,信用利差将会明显扩大,高风险信用债的投资价值需要重新评估。我们仍然建议规避中低等级信用债的配置,维持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以及平台债等的配置选择。

对于股票市场,下半年维持在箱体内震荡上行的趋势,运行区间维持在2800-3300左右,同时,市场将会呈现较为明显结构性特征,具有需求支撑的领域以及具有估值优势的领域是重点配置的选择。一是医药生物医疗器械、食品饮料等仍是配置的重要品种,当然,食品饮料长期涨幅较大,需防止短期回调风险。二是新兴经济领域的吸引力或将重现,特别是TMT行业。三是低估值的蓝筹品种将获得机构的青睐。对于前期以流动性支撑的大宗商品及原材料类品种,不要对其反弹抱过于乐观的态度。强周期行业的弹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复苏的前期,在前期大宗下跌幅度巨大的情形下,配置一定的大宗商品及其相关资产,是复苏前期的一种选择。但是,周期品的投资价值取决于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从目前看,应该减少对大宗原材料品种的配置。

2016年7月26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形势|宏观形势 | 评论:2

留言列表:

  • 子虚 发布于 2016/7/27 15:10:32  回复
  • 1、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是投资、产值和吸纳劳动力最为集中的行业,银行贷款和民间投资都是如此。如果说制造业或批发零售业投资出现剧烈波动的话,那就一定是比较严重的并且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经济问题了。
    2、二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是一种非理性的暴涨,同时又与经济的不景气形成鲜明对比的话,那就有可能会比较麻烦了。文中提出:“‘四小龙’的房地产价格引领性是否能够持续,是否能够支撑房地产投资的稳定增长,存在重大的变数”。但其实还应当更深入地想一想,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健康程度,能否支撑起房价的持续上涨,此外还要认真分析一下,房价已经涨上来的这个部分,里面是否有巨大泡沫,是否有足够的人口因素(外来人口流入,新成年/就业人口形成,改善性住房人数增加,主要指刚需部分)来支撑。如果说以上因素都存在问题,而是主要靠信贷,靠加杠杆来哄抬,那么,未来将是非常危险的。
    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性贷款来说,还需要再加上某些银行打“擦边球”做的影子银行融资。而对于个人客户的按揭贷款来说,主要是得把其中的投机性部分,以及部分超出理性、刚需范围的投资性部分给单列出来。这两项将是未来各大银行最大的风险隐患,或者说是外部风险向金融系统传导中最需求注意的部分。
    3、现在常说某些企业融资难,其实,某些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风险管控更难。银行不是慈善机构,而是企业,苛求其放弃对足够利润的追逐并不是合理的。同时,银行不是政府机关(市场监管部门),而是普通市场主体,出现资金出逃之类的行为,或许可以说其“不够理性”,但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银行在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同时面临快速上升压力的情况下,对部分领域采取信贷收缩政策,是比较正常的市场行为,当然,这种应对可能会加剧企业流动性的困难,进一步拖累到经济的恢复。
    4、中国有很庞大的外汇储备,长期以来利用效率也比较低,现在利用这个工具(市场优势)来操控人民币贬值,把国内经济不景气和金融风险增加的这些负面因素转移出去,应该是当下一个可行的选择,尽管这个选择带有“祸水外引”的色彩,但国际上一般只比实力,少有人空谈什么“道义”。
  • 子虚 发布于 2016/7/27 15:10:47  回复
  • 5、文中指出:“第二季度经济好于市场预期的主要来源在于居民消费保持了良好的态势,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73.4%,创出了阶段性的历史新高。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下降极为明显”。其实,前一句话应当被看做是一个新的好现象,看做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传统观点总是认为经济增长必须主要依靠投资来拉动,但过度依赖于投资,容易引发经济过热(非正常的通货膨胀),容易造成产业机构的不平衡、不合理,容易导致泡沫的产生,最终是无法持续的。而更多的依靠消费,有利于优化整个经济结构,有利于让人民分享改革成果,有利于为经济持续增长创造更多样化的,更坚实的基础。
    6、2015年末以来,各大媒体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报道经济触底恢复的消息,但是就子虚收集到的数据综合来看,至少在不少行业,并未真正出现复苏的迹象,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阶段性调整罢了,甚至在部分地区,还存在过去那种政府直接上阵搞刺激的情况,这些都是可能进一步恶化经济状况,进一步将经济问题复杂化的举措。
    7、文中提出,有部分企业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甚至跌破成本,而负债压力并没有减轻。这确实是个问题。然而,正如前面第3点所说的,在市场融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各大银行,现在也是举棋不定,骑虎难下。有句话叫做“避免成为风险的最终承接者”,现在各大银行所深深担忧的就是这个风险,所以不怎么敢主动去“陪着客户度过难关”。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