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客户经理的一些思考
记得小的时候,那还是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几家商业银行大都设置有“信贷员”这类岗位,专门负责贷款,当然也用只负责把资金给贷出去,剩下的事情就都不用管了。客户平常要办理结算之类的业务,还得找会计部、营业部等部门交涉,一来二去,估计比银行里某些自家人都更了解这个单位的日常运作了。虽然说这样做会带来许多麻烦,但是在那年月银行工作人员可都是很牛的“国家干部”,因此完全不用考虑客户任何感受的。
设置“客户经理”不仅仅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改革举措,更是巨大的进步标志。因为对于客户来说,有了这个“专属”的经理之后,无论是存款、贷款、结算,还是其它任何新业务,都可以只与这一个人商谈,首先确定一套完整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然后让其去和本行的相关部门进行具体的协调。而对于银行来说,哪个部门想请客户配合做什么,也都不再用自己去找客户交涉了,只要跟负责的客户经理说一声就行,很快就可以从整体上进行统筹处理。过去是简单的多对多,千头万绪繁杂的很,现在中间有了个点,多对一,再一对多,枢纽的作用绝对是不容忽视的。
然而当前我国的不少商业银行,对于“客户经理”作用的认识并不是很到位,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认为有“客户经理”就行了,经营管理体系还是过去的那套。
比如说对私业务吧,还是营业网点负责人和综合柜员出去拉个人存款,有专门的信贷员负责发放个人贷款,大厅里坐着专职“理财经理”,存款和结算还是像过去那样在窗口办理。有时候我就在想,既然客户还是得像过去那样跑来跑去找来找去的,说不定等了半天才发现白排了队,这种单纯形式上的改革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又比如说对公业务吧,所谓的“公司业务客户经理”只能拉拉存款,再介绍介绍单位结算业务。但是不知道设计这个制度的“专家”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些业务的基础最强拉动力就是贷款啊,既然我们的“客户经理”根本就无法给客户在贷款上有任何承诺,只能说“等我回去问问我们行的信贷员”,又能让客户从哪里立即找到资金放到本行来运转开呢?
二是把客户经理等同于纯粹的“推销人员”。
同为金融业从业人员,大多数银行比某些保险公司要体面的多,关键原因就是在于银行主要靠的是技术,而某些保险公司仅仅靠“推销”。要知道一流企业靠的是“管理”,二流企业靠的是“技术”,只有三流企业才靠“推销”。
当然也不是说“推销”就完全不能做,但是只有开发了正确的、合适的产品,才能自然地赢得市场,赢得长久的、稳固的市场竞争力。反过来,不怎么重视甚至是根本就不重视这些东西,四五十度的高温时晒得满头大汗的上门,狂风暴雨时淋得浑身透湿上门,以及不厌其烦的坐着不走,一次又一次地请人吃喝玩乐,总是想尽可能满足客户合理或不合理的各种要求,都不会真正的“打动”客户,或者说让客户主动地来寻求服务。
“客户经理”应该是宽口径、高素质的银行业顶尖的人才(最基础的是业务会计),而绝不是北京天桥下那些耍把式、卖大力丸的“推销”者。要让客户意识到本行有非常适合的产品,能够为其带来更大的效益,是值得长期合作的伙伴。如果是因为某些小恩小惠所作出的决定,那基础将是很不稳固的,如果是因为面子上过不去而照顾的,那更会在未来某个时候就忽然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