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词牌]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本条记录 当前有585个赞 |
[先秦] 佚名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注释与赏析这是一首怀人古体诗。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蒹葭(jiān jiā):蒹,荻,像芦苇。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为:凝结成。 所谓:所念。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 溯游从之:顺着河流寻找她。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宛,仿佛,好像。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xī):干。 湄(méi):岸边,水和草交接的地方。 跻(jī):(路)高而陡。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右: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
白话译文 |
行者的注解--- |
叫叫未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