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 叫叫和唱唱的家庭主页

【原创】中国古代的时辰,五更,刻

“时辰”是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传说是根据十二生肖动物的出没时间,把一天划分为十二时辰,分别以相应生肖的地支序号来命名。每个时辰对应现在的两个小时。

十二时辰分别为:

(zǐ,鼠,23:00-1:00)

(chǒu,牛,1:00-3:00)

(yín,虎,3:00-5:00)

(mǎo,兔,5:00-7:00)

(chén,龙,7:00-9:00)

(sì,蛇,9:00-11:00)

(wǔ,马,11:00-13:00)

(wèi,羊,13:00-15:00)

(shēn,猴,15:00-17:00)

(yǒu,鸡,17:00-19:00)

(xū,狗/犬,19:00-21:00)

(hài,猪,21:00-23:00)。

下图为标有时辰的日晷(guǐ)

每天夜里,戌时(19:00-21:00)为一更,亥时(21:00-23:00)为二更,子时(23:00-1:00)为三更,丑时(1:00-3:00)为四更,寅时(3:00-5:00)为五更。“更”应读作“gēng”,不读作“jīng”。

钟表传入中国时,民间开始把过去的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把西式钟表上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再往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渐渐消失,而“小时”沿用至今。

另外,中国古代用漏壶计时,将一整天划分为100刻。因为一天24小时总共有1440分钟,所以一刻大约对应现在的14.4分钟,现在则是简化为一刻对应15分钟,即一整天划分为96刻。

2020年2月9日 | 发布:叫唱粑粑 | 分类:分享|科普知识 | 评论:0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