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弈 这首诗被浏览了5次 |
[先秦] 孟子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注释与赏析选自战国时期孟子弟子观察孟子言行编写而成的《孟子·告子上》,题目为后人所加。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文章文辞凝练,含义深刻,是孟子的传世之篇。 全文共五句话,虽不足百字,却把两个人学弈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道理说得透彻。第一句指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由此引出下文。第二句的两个分句分别写了两个学棋之人的学习过程。第三句说明了学习的结果。第四、第五两句以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总结全文,让读者意识到因为不专心致志,所以才会落后。 文章通过写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虽然拜了同一位老师,但前者赏析,认真学习,学有所成,后者却不认真、不专心,所以未能领悟棋艺。文中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学习下棋的过程。态度大不相同,学习效果自然也截然不同,作者意在指出这两个人学习效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而是学习态度不一样,其道理十分深刻。 弈(yì)秋:弈,下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弈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史料记载的围棋专业棋手和从事围棋教育的人。关于他的姓名,清代学者黄俊曾在《弈人传》中写道:“此名弈秋,弈是技名,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据史料记载,围棋最早出现在中国春秋时期,而弈秋最早出现在《孟子》中,可以推测,弈秋可能与孟子是同时代的人,或更早一点。后世称赞某人是围棋高手时,常用“当代弈秋”,而弈秋也被人们奉为围棋鼻祖。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 鸿鹄(hóng hú):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援:引,拉。 缴(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弗若:不如。 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的。 与(yú):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然:这样。 |
白话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可他心里却总想着有只天鹅将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一起学棋,棋艺却不如人家了。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
行者的注解六年级下第五单元 |
叫叫未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