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穿井得一人
   这首诗被浏览了6
  [先秦] 吕不韦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与赏析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故事讲述了宋国丁氏因凿井节省汲水劳力,称“得一人”,却遭误传为“掘井得活人”,最终由国君查证还原真相。全文通过语言误传的连锁反应,展现信息在流变中失真的过程,强调审慎核实传闻的重要性。寓言以简练叙事寓含思辨,突显先秦哲理散文“以事喻理”的创作特色 。
这篇寓言的启示是: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谣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穿:挖掘,开凿。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宋国的建立可追溯到西周初期,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安抚殷商遗民,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宋国被周天子尊为“三恪kè”之一。
丁氏:丁是姓氏,丁氏泛指“姓丁的人”。但也有观点认为:古代妇女由于地位、礼俗等原因,其称呼大多为“氏”前加本姓或夫家姓氏,所以“丁氏”应该译为“姓丁的妇女”;而道理上一位妇女仅凭其微薄力量,是不能独立完成打井这样一项艰巨的体力劳动的。故又有“姓丁的男子”“姓丁的人家”诸说。尚存疑。为避免误解,暂泛译为“姓丁的人”。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令:派遣。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若:如,像。

白话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打了一口井(之后),(便)告诉别人说:“我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这话就传出去说:“丁氏打井打出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这件事,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里挖出一个人啊。”听到是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听到。

行者的注解
初一上语文课文


叫叫未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