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密码查看文章及评论。成功输入密码后,可以直接点击查看文章,直到关闭浏览器。
此文章需要普通级别密码!
蚌埠的印象
(根据31日的笔记整理)
一、指路牌
蚌埠站出站口处,有长途汽车站的指路牌,标着向西600米的字样。而实际上根本不止600米。走了一段路以后又出现一块指路牌,说还剩下50米,这次我仔细开始更仔细的观察,发现至少有100米。真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错,还是这里的度量衡与其它地方不一样。
其实金太祖陵就在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的南墙外不到一百米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并没有通票出售,甚至从博物馆前往太祖陵,还要先出东大门,沿着公路向南走,到了斐家屯村灾右转向西,穿过一大片居民区,才能看到帝王们常用的红墙。
太祖陵的售票人员居然都是农民打扮,不知道是找了几个农民来代看看门,还是这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空闲时喜欢体验体现稼穑之事。不过我们进门的时候,他们正在饶有兴趣的种菜和喂鸡,看见有人走过去,才一路小跑追上去,说明这里是需要买票的。
阿城区
(根据29日的笔记整理)
阿城区位于阿什河畔(松花江的支流),距哈尔滨市中心20多公里。可惜买不到当地的地图,只好从网上下载了一幅。
中央大街,又称“中国大街”,始建于1898年。这条步行街的最大特点,就是处处都是文物,走在古老的石头地砖路面上,看着文艺复兴、巴洛克式、折衷主义,以及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不禁有时光倒流之感。
红博广场
(根据28日的笔记整理)
红博广场所在的位置,曾经是1899年10月1日建成的圣·尼古拉大教堂。1966年8月23日深夜,这座著名的历史建筑被狂热的红卫兵当作“四旧”悍然拆毁。
↑ 站在太阳岛上远眺哈尔滨主城区
松北新区
太阳岛上·被列为文物的餐厅
(根据27日的笔记整理)
太阳岛风景区3号门外的平原街上,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掩映着一座俄式风格的砖木结构房子。刚开始因为有些饿了,看见“餐厅”二字就走了进去。等到慢慢享用午餐时才发现,这座建筑居然还是1910年前的文物。从里面墙壁上悬挂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出,我们所坐的位置,曾经留下了不少名人的足迹。
松花江第一印象
(根据27日的笔记整理)
大概是因为正处于夏季主汛期,松花江的水量比较大,市区这段的主河道比我之前想象的要宽很多。
在太阳岛码头坐上渡轮,到达江面正中的时候,不算太大的风吹过,也卷起了雪白的浪花,不断打在船舷上哗哗直响。
2004年7月我第一次到东北,因为当时有专业实习任务,近十天的日子差不多都是在长白山深处的林场里度过的。最后仅仅走马观花地游览了凤凰山和丹东市,对东北的了解基本上停留在皮毛上。
这次前往东北,纯属旅游的性质,因此就有时间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下风土人情。
— — — — — — — — — —
更早地迎来晨曦
紧张的铁路部门
(根据25日的笔记整理)
交通运输部门是所有人出行的第一站,恐怖分子也不例外。而这里人口比较密集的特点,也使其成为了恐怖袭击的首选目标之一,昆明的两起事件就是例子。不过最郁闷的还是“铁老大”,别看他们平时仗着客流量最大趾高气昂的,这回正是因为这个“优势”,让他们成为了最紧张的部门。
铁老大的饭店
(根据25日的笔记整理)
我没有上过餐车,也很少吃火车上或车站内供应的快餐,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对其味道(浓而单调)和卫生(某些餐车工作人员的服装实在不能算干净)不太满意,二是感觉其价格有些离谱。
就比如此次在合肥站光临的“铁老大”快餐店吧,一托盘的饭菜,素的占了大部分,记得过去在大学里,这样的标准最多不超过5元,而他们收了多少呢,说出来准让你吓一大跳:22元!估计比外面正常的市场价也足够翻两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