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录入中)
(正在录入中)
“二十四桥”并非24座桥,而是当年有24位PLMM在这里演奏音乐(吹箫)。
— — — — — — — — — —
四、鉴真纪念堂
大明寺的东半边,按顺时针方向,从北到东再到南,主要分布着鉴真纪念堂、藏经楼、卧佛殿、戒台和栖灵塔。
— — — — — — — — — —
佛为一切智慧灯,戒为无上菩提本,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一、风雅维扬
很小的时候,【行者】与小伙伴们就背诵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现在已经是三十多岁,终于找了个机会,亲身体验一下这里的“风雅”。虽然不是烟花三月,扬州的风景依然很美丽,游客也不少,不过,比想象中的“十一黄金周”期间热门景区“摩肩接踵”的“大场面”还是要好的多^_^
扬州古称“维扬”,又称“广陵”、“江都”,在《禹贡》和《周礼》等古书中,均为最早的“九州”之一。当然,这些地方所说的“扬州”比当今的“扬州市”范围要大的多,属于省级行政区,涵盖了淮河以南的华东、东南和华南广大地区。如今的“扬州城”,兴起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主要是吴王夫差安排人开挖“邗沟”(注1),连接起长江与淮河,并在这条运河边建立了“邗城”。隋朝以后,扬州的城市发展进入全盛期。尤其是明朝以后,由于“盐引”这种经济管理模式,聚集在扬州的“两淮盐商”富可敌国,使得扬州这座城市也越来越富裕。在极其强大的物质基础之上,扬州的“精神文明”,比如各类园林,各类美食,各类工艺品,还有各类文艺作品等等,也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状态,这也许就可以称为煌煌而又不失风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