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舫:也谈两行银杏树
北林大西门内的两行银杏树是学校的标志性景观,得到大家的赞赏,万千北林学子都把它们记在了脑海里。前两天看到校报上登载了张守中老师傅关于当年栽植银杏行道树的回顾,也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特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这两行银杏树是1954年北京林学院从大觉寺下山到肖庄新址办学不久后就栽上的。当年树苗粗度在10厘米左右,苗高有5-6米左右,枝干经过修剪。由于山上土壤多石特性,苗根带土不多。虽经大家细致栽植,成活率很高,但恢复(缓苗)很慢,过了4-5年还没有形成足够大的树冠,学校为了使行道树早成型,就在六十年代初在每两株银杏之间栽了一株杨树(我记得是加杨)。到了六十年代末,杨树已经长的很高大了,开始妨碍银杏生长,因此曾经议论要把加杨树砍了,以解放银杏。可是1969年北京林学院被迫搬迁云南,这些事就没人管了。等到1979年学校回迁北京,杨树长的更高大了,而银杏树明显受压。于是学校领导决定把这批杨树都砍了。由于文革期间行道树缺乏照料,再加上杨树欺压,银杏行道树死了一些,也伤残了一些。因此在八十年代中(忘了哪一年,可能是1986年或1987年)决定进行补植。学校准备了一批银杏大苗,正好那年有一个日本绿化友好代表团访问我校,就让他们和学校员工一起参加植树。我当时担任校长,也与日本朋友一起栽树。记得专业楼西门往北第二株就是我栽的。所以记得清楚是因为栽后不久有无聊之徒用刀在树苗干上划了一条纵向深道,伤到了木质,肯定影响树木生长,因而当时很气忿。好在银杏树生命力很强,经过几年,这个伤口逐渐因树木长粗而包进去了,如今树皮上还可见到一道纵痕。
这两行银杏树后来又因为修马路和人行道而被框起来了,压缩了生长空间,有些老教授当时就很不高兴,但也无可奈何。不过这个举措总算没有给银杏的生长造成太大的影响,又经过了二十多年,两批银杏树都已长成雄伟大树了,每年秋季叶色金黄时,给北林人带来了内心的喜悦。按照银杏的长寿特性,它们还能在这里生长很多年,可能百年以上。不过我们每个北林人还是要多多关心照顾它们,不让它们再受任何伤害。树旁的人行道如能换上透气透水的砖,也许能为它们的长寿做一点贡献,让后代人也能欣赏到它们的英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