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字新解 
  儿子:“爸爸,简化字的‘会’字怎么写?”  父亲:“人字下面一个云字。”  儿子:“为什么?”  父亲:“开会的时候,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这叫‘人云亦云’。” 
  只吃一吨 
  男青年决定到农村老家举行婚礼。男方的父亲给市里的亲家来电报问:“能来多少人?好作准备。”  亲家回电说:“去不了多少人,只准备一吨饭就行了。”他把“顿”写成“吨”。  很快又接到农村的电报:“婚期推迟一月,因一吨饭的米一时难以凑齐。” 
  阿皮蛋正传 
  贾主任兴冲冲他说:“今天工会发票看电影《阿皮蛋正传》。”  一个青年笑了:“贾主任,你读错了,那是《阿Q正传》。”“啥?我读错了!?老子打牌打了几十年,难道还不认识皮蛋,走开?” 
  老人掉齿 
  两口子带着爷爷去医院看病。丈夫看到挂号单上年龄的“龄”错印成“令”了,就对大夫说:“这个‘令’字漏掉一个‘齿’字。”  “是掉个‘齿’字,大夫说,因为我们这是老年人门诊嘛!” 
  屈原医生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同一个学生:“屈原是什么人?”  “是医生。”学生回答。  “胡说!”  “怎么胡说呢,书上说他是大夫嘛!” 
  书法艺术 
  打扮时髦的一对男女青年手挽手,走进一家报刊门市部。  男青年指着一本《大众花卉》对营业员说:“买一本《大众花开》。”营业员冲他一笑,递给了他。身旁的女青年摘下蛤蟆镜,拿过来一看刊名便问;“这个开字怎么上面多了竖?”  男青年答:“这是书法艺术?”  “哦。”女青年点点头。 
  别字 
  一家商店的售货员在黑板上写了“现在另售”四个字。  旁边一顾客说:“同志,零售的‘零’,你写的是别字。”  售货员瞪了顾客一眼说:“得了吧,‘别’字还有个立刀旁儿呢!” 
  何必在乎 
  胡主任总是写错字,念错音,笑话百出,却从不虚心学习。  一次,单位开表彰大会,他把冯建国读成马建国,引起哄堂大笑,他估计又是念错了什么。  秘书提醒道:“还有两点呢!”  胡主任想纠正一下,又怕失面手,便板起面孔说:“大家不要笑了,少两点也没什么关系嘛!都是革命同志,何必在乎这一点两点的?” 
  彼此 
  周先生接过陈先生递过来的名片,看了一下说:“东先生,久仰,久仰。”  陈先生接过周先生的名片说:“你是吉先生?”  周先生听了不高兴:“我姓周,怎么扒了我的皮,我哪里得罪你了。”  陈先生说:“我姓陈,兴你割我耳朵,就不兴我扒你的皮?” 
  打赌 
  看台上,两个素不相识的球迷争了起来。  “甲队准赢。说错了,就把我姓倒写!   “甲队准输。否则,把我的姓横写!”  “你贵姓?”  “姓田,你呢?”  “姓王” 
  唇枪舌剑 
  姚某与李某在茶亭相遇,交谈颇融洽。李问姚曰:“请教贵姓?”  姚曰:“姓姚。”  李曰:“可是不祥之兆字,旁边是一男盗女猖的女字?”  姚听其语,亦转问之,答以姓李。  姚应声曰:“可是棺木之木字头,下头绝子绝孙之子字耶?” 
  官话 
  南人说官话,往往勉强,俗语所谓蓝青官话即是。  民国时有某甲,非常羡慕做官,就终日里摆官架,装官样,走官步,说官话。  一天早餐时候对家人道:“你到我的稀饭箱子里去取我的绿脑袋来。”  家人不懂,瞪眼下视。  某甲大怒,喝道:“王八蛋!不能办事的东西!你不晓官话粥叫稀饭,竹与粥同音,竹箱子不是稀饭箱子吗?官话头喊脑袋,头与豆同音,我那箱中有绿豆一包,岂不是绿脑袋么?” 
  先生 
  甲:你可知道,人类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  乙:先有男人呗。  甲:根据什么?  乙:这都不知道,我们的男人称先生,不就是一个铁证吗?  
  亡羊补牢 
  某师解书,颇有新见。一日讲“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二句曰:“亡,死也,羊,畜名,补,供也,牢,太牢也,合起来说,就是羊死了,再去供太牢,也不算迟。意即世人不必将活羊宰了去供祭祀。” 
  众寡悬殊 
  有个人,不学无术,可总爱在孩子们面前逞能。  一天,他儿子放学回来在家做语文作业,当写到“众寡悬殊”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去问爸爸。  他爸爸一看,以教训的口吻训斥道:“怎么搞的,都上中学了,这个词还不懂?那是形容旧社会穷人苦,许多寡妇活不下去了,只好悬梁自尽,这就叫‘众寡悬殊’,以后呀,学习要多动脑筋。” 
  作文用老秤 
  语文老师:“哪有‘半斤五两’这句成语?”  学生:“考数学时,我答半斤等于八两得了零分。”  语文老师:“记住,作文时不能用老秤。” 
  女上男下 
  余曾列市一饶有趣味的辩论会,参加者一面为巾帼英雄,一面为须眉丈夫,辩论为男女之地位,究竟孰上孰下,双方皆穷思极虑,以争一日之长短。内容之精彩,确未曾有,笔者不敢自私,特走笔记之以飨读者焉。  评判员宣布开始辨论后,首由男方某君发言,曰:“乾字代表男性,而坤字代表女性,今人只言乾坤而不言坤乾是表示男上女下也。”  女方即有人发言曰:“阴阳二字,阴在上而阳在下,是表示女在上而男在下也。”  男方又有人曰:“若翁姑、公母、牝牡等字皆阳在上阴在下,当可代表男上而女下。”  女郎应之曰:“雌雄,娼优、水火等字,皆阴性上而阳性下也。”  又一男子曰,“红绿二字,所以表示红男绿女;刚柔两字,所以表示男子刚强而女子柔弱,故男上而女下,实毋庸异议。”  女方发言曰:“酸甜两字表示女子喜欢醋而男子喜欢甜言蜜语,香臭二字,所以表示香美人与臭男子。故女上而男下,理之常也。”  一男子厉声曰:“男子好动而女子好静,而动在静上,男子体高于女子,故长在短上。”  话声未绝,一女郎曰:“女子心软而男子心硬故软在硬上;女子体轻于男子,故轻在重上。”  双方辩论至此,争持不决,莫分轩轾,评判员亦成哑口胡芦矣。  忽有一年轻时髦女郎,轻启樱口曰:“凹凸两字,为男女之象征,凹在凸上,故女上而男下,实为不可推翻之真理也。”言毕,态度端庄,从容不迫,面不敢色,听众莫不报之以热烈之掌声。结果男方大吃其瘪;皆仓皇逃去。 
  锤不破 
  杀猪的和卖茶的打赌。  杀猪的说:“用铁锤锤蛋锤不破。”  卖茶的说:“锤得破!”  杀猪的说:“锤不破!”  卖茶的不眼气,拿来一个鸡蛋,用锤子使劲打下去,鸡蛋破了。说:“这不是破了吗?”  杀猪的说:“蛋是破了,可我说的是锤不破啊!”说着他指指铁锤。 
  “东西”趣释 
  有一位外国教授,向学生解释汉语“东西”一词时,说:“中国人称物体为东西,这东西,那东西,都称为东西。但人不是东西,我不是,你们不是,他们不是,我们大家都不是东西!” 
  中国太奇妙了 
  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语文方面。譬如:‘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蹩脚的英语 
  甲:“你那蹩脚的英语在英国一定给你带来不少麻烦吧?”  乙:“不,我倒不感到麻烦,感到麻烦的是英国人。”  
  更好 
  有一个新来中国的外国人,他只会说两句中国话:“很好。”“更好。”  一天,仆人来说:“我要请假两星期。”  外国人说:“很好。”  仆人说:“因为我父亲死了。”  外国人说:“更好。” 
  外国儿子 
  波生说:“凡是英国人,都比中国人小一辈,他们都要叫中国人做爸爸。”  绿儿道:“什么缘故呢?”  波生得意笑道:“他们叫儿子做son,我们叫孙子做孙,我们的孙,都是他们的儿子,所以他们都该叫我们做爸爸。” 
  德国话 
  甲:“昨天我和一个德国人谈了三个小时,但我一句德国话也不懂。”  乙:“你一定只会做手势!”  甲:“用不着!他说得一口好的中国话。” 
  拐弯抹角 
  小妹讲话一向拐弯抹角,常常令人感到一头雾水。爸妈一直想改掉她这个习惯,却没办法。  有天,爸妈终于想到一个方法。妈要小妹和她一起下象棋,输了,小妹就要立誓讲话不再绕来绕去,若击败妈,则发一个礼拜的零用钱,正如意料,小妹立刻要求爸当她的军师。  下到半局时,小妹节节失利,急忙求助军师,但爸只说了一个字:  “千。”  小妹不解,再度求援,爸还是老话:“千。”  最后小妹被妈将死,小妹大叫:“不公平,我的军师背叛。”  爸答道:“背叛?我说‘千’,千就是窃;窃,你应该会联想到‘窃比于我老彭’;彭,必定会想至彭祖;而彭祖活了800年,但800年只不过铁拐李打个盹;打盹就是睡,睡就是眠,眠就是小死;死,在帝王叫崩,诸侯叫薨,一般人就叫卒,我明明告诉你动卒,怎么说我背叛?”  小妹哑口无言,乖乖地痛改前非。 
  “把”和“被” 
  学生:“‘把’和‘被’能连用吗?”  老师:“不能。”  学生:“把被叠起来,不是连用了吗?” 
  寡妇 
  女儿:“妈妈,古时候,皇帝自称寡人,那皇后该称什么?”  母亲:“傻姑娘,那皇后当然称寡妇喽!” 
  兔死狐悲 
  儿子问爸爸:“‘兔死狐悲’这个成语怎么讲?”  爸爸说:“如果兔子都死光了,狐狸就没什么吃的了,它能不感到悲哀吗!” 
  “形而上学”新解 
  子:“爸爸,‘形而上学’这句成语是什么意思?”  父:“啊,‘形而上学’嘛……就是说假话。”  子:“怎么个讲法呢?”  父:“就是说,形式上看你上学去了,实际上你在逃学。”  子:“我,我没有逃学,只是有一回想逃学。”  父:“哎,这就叫思想上‘形而上学’嘛! 
  不看也罢 
  在国外教中文,最头痛的是外国学生对于细腻的中文语法难于掌握。  一天,我费尽口舌反复解说“看见”、“看”、“听’、“听见”等词不同用法后,一个洋学生兴致勃勃地造句:“今天早上我到学校的时候,我看你的女朋友,可是她不看我,我叫她,她不听我。”  下课后,另一个洋学生跟我道别说:“老师,我们明天互相看。”  我不禁暗暗自语:“不看也罢。” 
  专业语 
  足Qiu运动员的妻子说:“我最讨厌我丈夫把吃剩菜叫做‘打加时赛’。” 
  猫犬语言 
  美国人:“我家的狗会说英语哩!”  中国人:“它会说英语?”  美国人:“是的,我问它,房屋最上层是什么?它会说‘ROOF!’”  中国人:“那不稀奇,我有小猫会说中文,”  美国人:“它会说中文?”  中国人:“是的,每当我问它,‘我们中国在哪里拜拜呢?’它会回答‘庙!庙’” 
  初生牛犊 
  丈夫:“今天由你来教育儿子,我管他,他根本不听。”  妻子,“别人都怕你,难道他不怕?”  丈夫:“我属虎,他属牛,你忘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嘛。” 
  随机应变 
  有个女子很迷信,经常拆字。  这一天,她捡了个“韶”字,问婚事如何?拆字先生不加思索,有板有眼地说:“韶”字拆开是音、员,你姻缘俱备,婚事必定圆满!”  女子听了大喜,但恐婚后婆媳难处,再请释疑。拆字先生献媚道:“但请宽心,二老活不长,父在……母先死。”  女子申辩道:“老太太还活着,是老头归天了。”  拆字先生随机应变道:“我算得一点不错,父在母先死,就是说,父死在母前面。” 
  数字信 
  有一人爱酒如命。一天,他接到外甥一封来信,打开信一看,全是阿拉伯数字:  “99: 8179.7954.76229.8406.9405.7918934.1.91817。”   他读了一遍又一遍,不解其意,便去请教数学老师,那老师看了看,  译了出来:  “舅舅:  不要吃酒,吃酒误事。吃了二两酒,不是动怒,就是动武,吃酒要被酒杀死。一点酒也不要吃。”  这是外甥巧借谐音数字,规劝舅舅戒酒,巧妙之极。 
  姜还是老的辣 
  一位教社会学的老师打了个幽默的比喻说:“西方国家的夫妇老是闹离婚,因为他们的爱神儿是个小娃儿。瞧瞧中国的月下老人,经验十足,所以中国夫妇的婚姻较为恒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