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这首诗被浏览了18
  [唐朝]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
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
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释与赏析
此组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乾元二年春,李白于流放途中遇赦,秋时由江夏(今湖北武昌)而至岳州(今湖南岳阳)。此时,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与李白相遇。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为司马,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这组诗记其事,此诗便为其中之一。

刑部侍郎:刑部的次官,掌管法律、刑狱等事务。
晔:李晔,曾任刑部侍郎,唐乾元二年(759)四月,因被人诬陷,贬为岭南道境内的一名县尉。
中书贾舍人至:即中书舍人贾至,与李白同时的诗人,乾元年间被贬为岳州(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司马。中书舍人,官名,唐代撰拟诰敕的官员。

南湖:指洞庭湖。因在岳州西南而称。指洞庭湖。因在岳州西南而称。
耐可:哪可,安得,怎么能够。
且:姑且。
就:一作“问”。
赊shē:赊欠。

白话译文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
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将船停在白云边买来酒赏月痛饮。

行者的注解
其一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楚江分:长江由西而来,至湖北石首分两道入洞庭湖,故言分。楚江,以其地古属楚国,故称。
长沙:指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距洞庭约三百里。
湘君:湘水之神。传说舜妃娥皇、女英死于江湘间,为湘水之神,世称湘君或谓舜即湘君,也有仅以娥皇为湘君者。

自洞庭湖而西望,见长江分而东流,南面水天一线上无白云。
日落时分一派秋色,望来长沙正远,不知哪里可去凭吊湘君?

其三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洛阳才子:指汉代贾谊,曾贬谪长沙。贾谊才华颇富,因是洛阳人,故称洛阳才子。此处代指贾至。至亦是河南洛阳人,故以谊比之。
谪zhé:贬谪,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湘川:指湘江一带。
元礼:谓东汉河南尹李膺。膺字元礼,与郭泰相善,据《后汉书·郭泰传》记载,膺由洛阳还故乡,至河边相送之车辆达数千,膺独与郭泰同舟而济,时人羡之,谓之如仙。这里用李膺比李晔。
西天:指长安。这两句化用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句意,又翻进一层,说当时身在长安还想笑,而不知西天在何处,意即此中泛舟游赏之乐即欲寻之西天之乐也。

洛阳才子贬谪至湘川,与我泛舟共游为月下之仙。
记得当年我身在长安还想笑,而不知哪里是西天。

其四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潇湘:潇水和湘水在湖南零陵合流,故称潇湘。
鸿:鸿鹄,即天鹅。
白苎zhù:即《白纻歌》,清商调曲,为江南吴地歌舞曲。白苎,白色的苧麻,草本植物,茎皮纤维可以制绳索,又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

洞庭湖西秋月朗照,光辉满天,潇湘江北赶早的大雁已经南飞。
满船的醉客吟唱《白苎》之曲,霜露悄悄浸湿秋衣而浑然不知!

其五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帝子: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九歌·湘夫人》有“帝子降兮北渚”之句,王逸注:帝子,谓尧女也。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反,堕于湘水之渚,因为湘夫人。
玉镜:形容湖面清澄如镜。
丹青:指绘画用的颜料,代指图画。
君山:山名,又名湘山、洞庭山,位于洞庭湖中。相传娥皇、女英曾游此处,故名君山。

帝子一去潇湘而身不返,只在浩漫的洞庭湖中留下无边的秋草。
湖面淡扫宛如打开的玉镜一样明澈,丹青画出的是湖中的君山。

叫叫未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