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守睢阳作
   本条记录 当前有24个赞
  [唐朝] 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注释与赏析
此诗生动地记录了在安史之乱时期张巡等人所领导的睢阳保卫战异常艰苦的过程,表达了将士们坚韧不拔、誓死抗击叛军的坚强决心,是作者在睢阳危急时以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杰作。全诗叙事重点突出,形象鲜明传神,语言简洁生动,风格慷慨壮烈,颇具英雄之气。
睢阳是唐王朝江淮财赋的通道,安史之乱起,成为朝廷与叛军双方争夺的战略要点。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春正月,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率所部十万余人围攻睢阳。睢阳守将许远急忙向当时屯兵宁陵的张巡告急。张巡闻讯,当即奔赴睢阳,与许远合力御敌,困守经年,战斗惨烈。张巡《谢加金吾表》云:“臣被围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余战,当臣效命时,是贼灭亡之日。”后以粮断城陷,张巡与许远、南霁云等三十六人同时殉难。睢阳陷落时,唐军已攻克西京。《旧唐书》载:“巡死三日而救至,十日而贼亡。”这首《守睢阳作》诗即是张巡困守睢阳孤城危急时所作。

⑴睢阳:唐郡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⑵接战:指交战。
⑶侔móu:等同。月晕:指月亮周围的晕圈。
⑷若:一作“效”。鱼丽:一作“鱼鳞”,是古代的一种阵法。
⑸厌:压住。黄尘:指叛军进攻时所扬起的尘土。
⑹裹疮:指包扎伤口。
⑺饮血:指浴血奋战。陴(pī):指城上有射孔的矮墙。
⑻移:改变。
⑼心计:指破敌的谋略。

白话译文
与叛军的交战从春天一直持续到现在,战斗十分艰苦,四顾无援,睢阳已成为一座空城,日渐艰危。
叛军重重围困睢阳的态势,就像月亮周围的晕圈一样,围了一层又一层,守军则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布成像鱼丽那样的阵法,抵御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守城军民同仇敌忾,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指挥官站在城头亲冒矢石,不时地挥动旗帜指挥军民作战。
受伤的将士包扎好伤口,又重新回到了战场上,守城官兵浴血奋战,愈战愈勇。
将领忠心报国,又能取信于士兵,应该是不可战胜的,坚贞不屈与敌战斗到底的意志决不会改变。
我和将士们苦战守城,战况危急,却无人上报天子,虽有破敌的谋略,却无法得以实现。

行者的注解
---

叫叫未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