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曲]中秋月
   本条记录 当前有22个赞
  [北宋]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与赏析
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八月十五日作于徐州。是年二月胞弟苏辙与东坡相见,四月间陪他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后方才离去。这是暌kuí别七年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阳关曲:本名《渭城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宋秦观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属双调,又属大石调。按,唐教坊记,有《小秦王曲》,即《秦王小破阵乐》也,属坐部伎。
溢:满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
银汉:银河。
玉盘:比喻月亮。类似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白话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清亮月光充满天地,满天繁星闪烁的银河,围绕那皎白如玉盘的月亮无声流转不休。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行者的注解
‌‌坐部伎是中国古代舞蹈,属于‌唐代宫廷乐舞的一种。‌它是在堂上表演的,规模较小,通常有3到12名舞者组成。坐部伎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帝王的功德和祝愿君主的长寿,其表演形式华美富丽,技巧要求很高。这种舞蹈在唐代宫廷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唐代宫廷乐舞的两大类别之一,另一类别是‌立部伎。坐部伎的表演者等级比立部伎高,技巧难度也较高,通常在朝廷宴享或朝会时演出,每次演出由皇帝钦点,演出其中的几部,而不是整套演出。‌
坐部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太宗时期,并在唐玄宗时期得到了重新整理和创制。它的代表作包括《‌承天乐》和《‌长寿乐》等。坐部伎的舞者人数较少,舞姿典雅,服饰清丽,技艺精湛,通常使用‌丝竹细乐伴奏。然而,‌安史之乱后,随着艺人流散,坐部伎逐渐衰亡。
坐部伎与立部伎的主要区别在于表演场所和规模:坐部伎在堂上表演,规模较小,而立部伎则在堂下表演,规模较大。坐部伎注重个人技巧的表现,而立部伎则更注重排场和气势。在唐代宫廷音乐中,坐部伎的地位高于立部伎。

叫叫未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