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题三义塔 本条记录 当前有196个赞 |
[中华民国] 鲁迅 |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西村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 |
注释与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1933年6月21日写下的。在日军侵华时期,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为了救援战争中的受伤者,于1932年2月作为“服务团长”到中国。在上海郊外的三义里战乱的废墟里,发现了因饥饿飞不动的鸽子,便带回日本,取名“三义”,精心喂养。为了表达两国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鸽子后,作为日中友好象征送回上海”。可惜这只带回日本的鸽子后来遭遇黄鼠狼的袭击死亡,博士及周围人在悲痛之余决定将其立冢掩埋。出于对鲁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书一封细说原委,并将自己画的鸽子一并寄给在上海的鲁迅,表达了中日两国友好的愿望。 这是一首咏物寄情的七言律诗。这也是一首应友人征请题咏的酬对诗。 这种诗在旧体诗中数量较多,一般都是通过写物寄托诗人的个人情怀;特别是出题而咏,多就事论事,很少生发开去表现出深广的主题。但作者鲁迅的这首诗却借一小的具体事物——一只鸽子,一座为埋鸽而建的塔冢,生发出一个巨大深广的主题,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更把日本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者严加区别,指出两国人民情如兄弟,展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待到“劫波”逝去,中日两国人民就将友好下去。 这首诗的小引及诗后的跋文,对诗中所咏之物以及写诗的因由都交代得很清楚。言虽不多,但有两点异常突出:鸽子是上海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引起的“一.二八”事件)闸北炮火下的剩存者;是日本友人将鸽子“持归养之”,鸽子死后又“建塔以藏”,表现出非一般的做法和感情。全诗正是从这两点出发来立意、写实、遐想、抒情。 塔:对冢上立碑的美称。 鸠:即鸽子,日本人称为“堂鸠”。 三义里:当时上海闸北的一个里弄,焚毁于1932年1月上海抗战中。 奔霆飞熛(biāo):指激战中枪炮和炸弹的轰击焚烧。霆:疾雷;熛:火焰,原作“焰”。 败井:被毁坏了的井。 颓垣(tuí yuán):倒塌了的墙。垣:墙。 值:碰到。 大心:宽厚的心。 瀛洲:传说东海中的神山名,这里是指日本。 精禽:指精卫鸟。《山海经》中说: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淹死,后变成精卫鸟,为了复仇,它不停地衔来西山的木石,要把东海填平。这句是说死去的鸽子如能像梦醒似的复活,它也一定会像精卫鸟一样,去填平东海(暗指向日本帝国主义讨还血债)。 斗士:指中日两国的反法西斯战士。 抗流:抗击当时世界上的法西斯逆流。 劫波:佛教用语,这里是指长时期的意思。 泯(mǐn):消去。 西村博士:西村真琴(1883-1956),日本生物学家。一·二八事变时曾来上海。 持归:带回日本去。 化去:死去。· 遐情:远道来的情谊,指从日本来征求题咏。 云尔:罢了。 |
白话译文三义塔是为纪念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那只被救而又死去的鸽子,并埋葬其遗骨之塔。此塔修建于日本,是当地爱好和平的农民共同修建的。 日本强盗轰炸上海闸北人民,饥饿的鸽子在瓦砾堆中幸存。 偶然遇到好心肠的日本友人,把这只劫后的鸪子带回东瀛。 鸽子死了还建筑起高塔纪念,日本农民常把它记挂在心田。 如果死去的鸽子从梦中醒回,将化作精卫鸟衔石填平东海。 消除战争种下的仇恨的种子,中日两国人民必将同仇敌忾。 西村真琴博士在上海战后救了一只失去家园的鸽子,并把这只鸽子带回到日本喂养,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好,可是,鸽子最终还是死掉,遂为鸽子建冢以埋葬鸽子的尸骨,并且为冢的落成征求诗文,所以草率的写了这首七律,姑且表达深远的情谊罢了。 |
行者的注解--- |
叫叫未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