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诗]兵车行 本条记录 当前有213个赞 |
[唐朝] 杜甫 |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注释与赏析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这是一首反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治讽刺诗。全诗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它所带来的痛苦。地方官吏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横征暴敛,百姓更加痛苦不堪。这是诗人深切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对吐蕃的用兵(见单复《读杜甫诗愚得》卷一)。《杜臆》云:“旧注谓明皇用兵吐蕃,民苦行役而作,是也。此当作于天宝中年。”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对南诏的用兵,此时杨国忠专权,谎报军情,弄得民怨沸腾(见钱谦益《钱注杜诗》卷一)。上述两种说法均可通。 兵车行:选自《杜诗详注》。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中后期。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天宝八年(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 西安北部)一役,死数万人。十年(751),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进攻南诏(辖境主要在今云南),军大败,死六万人。为补充兵力,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往军所,送行者哭声震野。这首诗就是据上述情况写的。这是一首乐府诗。题目是诗人自拟的。 辚(lín)辚:车轮声。《诗经·秦风·车辚》:“有车辚辚”。 萧萧:马嘶叫声。《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行(xíng)人:指被征出发的士兵。 耶:通假字,同“爷”,父亲。“耶娘”一作“爷娘”。 走:奔跑。 咸阳桥:指便桥,汉武帝所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唐代称咸阳桥,唐时为长安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 干(gān):冲。 过者:过路的人,这里是杜甫自称。 但云:只说 点行(háng)频:此句中“行”的读音颇存争议,也有的读作“xíng”。点行,按户籍名册强征服役。可见“点行”中的“行”的意义应与“军队”有关。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96页对“行”的注音解释中,读“xíng”音的14种义项里边没有与“军队”相关的解释而当“行”读“háng”音时,其八种解释中的第二项这样注解的:“古代军制,二十五人为行。古以‘行伍’,泛指军队。 或:不定指代词,有的、有的人。 防河:当时常与吐蕃发生战争,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结河西一带防御。因其地在长安以北,所以说"北防河"。 西营田:古时实行屯田制,军队无战事即种田,有战事即作战。"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的。 里正:唐制,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 裹头:男子成丁,就裹头巾,犹古之加冠。古时以皂罗(黑绸)三尺裹头,曰头巾。新兵因为年纪小,所以需要里正给他裹头。 还(huán) 边庭:边疆。 武皇:汉武帝刘彻。唐诗中常有以汉指唐的委婉避讳方式。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诗歌中好以“汉”代“唐”,下文“汉家”也是指唐王朝。 开边:用武力开拓边疆。 汉家: 汉朝。这里借指唐。 山东:崤山或华山以东。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统称山东。 荆杞(qǐ ):荆棘与杞柳,都是野生灌木。 陇(lǒng)亩:田地。 陇,通“垄”,在耕地上培成一行的土埂,田埂,中间种植农作物。 无东西:不分东西,意思是行列不整齐。 况复:更何况。 秦兵:指关中一带的士兵。耐苦战--能顽强苦战。这句说关中的士兵能顽强苦战,像鸡狗一样被赶上战场卖命。 长者:即上文的"道旁过者",也指有名望的人,即杜甫。征人敬称他为"长者"。 役夫敢申恨:征人自言不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这是反诘语气,表现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 役夫:行役的人。 敢:岂敢,怎么敢。 且如:就如。 关西:当时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这两句说,因为对吐蕃的战争还未结束,所以关西的士兵都未能罢遣还家。 县官:官府。 比邻:近邻。 青海头:即青海边。这里是自汉代以来,汉族经常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唐初也曾在这一带与突厥、吐蕃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烦冤:愁烦冤屈。 啾啾:象声词,形容凄厉的哭叫声。 |
白话译文兵车辚辚,战马萧萧,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询问行人怎么回事,行人只说官府征兵实在太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便是四十岁还要被派到河西去营田。 从军出征时尚未成丁,还要里长替裹头巾,回来时已经满头白发,却仍要去戍守边疆。 边疆战士血流成河,皇上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千村万寨野草丛生田地荒芜。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是东倒西歪不成行。 更何况关中的士兵能顽强苦战,像鸡狗一样被赶上战场卖命。 尽管长者询问,征人哪里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 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官府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 百姓相信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只能战死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你没看见在那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无人掩埋。 那里的新鬼含冤旧鬼痛哭,阴天冷雨时凄惨哀叫声不断。 |
行者的注解--- |
叫叫未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