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本条记录 当前有273个赞
  [唐朝] 杜甫

二月已破三月来,
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
且尽生前有限杯。


注释与赏析
这组绝句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夏之交,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组诗之后。当时作者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
九首诗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表现了草堂一带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触。前七首写早春、仲春、晚春景物,后二首写春去夏至之景。从内容看,诗亦有次第可寻。在章法上,九首诗虽各自独立成篇,然逐章相承,首尾照应,有前后次第和内在脉络。在技巧上,全诗用拟人手法,把春写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新鲜生动的比喻,使景物展现出灵动活泼之姿。

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破:突破。
莫:不要。
思:想,忧思。

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其二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其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其五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其六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其八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其九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眼见:眼见得。愁不醒:客愁无法排遣。
无赖:谓春色恼人。江:指浣花溪。
遣:排遣。深:很,太。造次:匆忙,仓猝。
丁宁:再三嘱咐。
手种:自己亲手种植。
野老:杜甫自指。
恰似:正是。得:句末助词,唐人口语,相当于“呢”。
夜来:昨夜。
茅斋:指草堂。
故来频:故意频频飞来。

春江:一作“江春”。尽:一作“白”。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无堪:无可人意的景致。
糁(sǎn):散。
叠:一作“累”。钱:一作“钿”。
雉子:雉的幼雏。雉,通称野鸡,性好伏,善走。
凫:野鸭。
香醪(láo):美酒。
谁谓:哪知道。不作意:没注意。

白话译文
其一
眼看客居他乡的我正愁得无法排解,你这无赖的春色竟来到江亭。
你让花儿开放就已经十分鲁莽,还让黄莺对我喋喋不休地乱鸣。
其二
这是我亲手栽种的桃李啊并非没有主,我这乡野老人的院墙虽低却也是个家。
春风像是有意欺负我,昨夜翻过墙来吹折几枝花。
其三
明知我的草堂十分低小,江上的燕子却故意频频飞进飞出。
嘴中的春泥掉下来弄脏了琴和书,还常常为捕捉飞虫撞了老夫。
其五
站在春光欲尽的江边心肠似断,拄着藜杖踟蹰于长满青草的小洲。
如颠似狂的柳絮随风乱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逐水漂流。
其六
没有可赏的景致也就不愿出村,吩咐孩子每日关上柴门。
在苍苔盖地的静林中自饮浊酒,任它野外碧水春风折腾得地暗天昏。
其七
飘落在路上的杨花像铺了一层白毡,点贴于溪面的荷叶像堆叠着的青钱。
竹林笋根间的幼雉难以发现,溪边沙滩上的凫雏傍母而眠。
其八
舍西的桑叶已柔嫩可摘,江边的麦苗又已长得细长。
人生能有几何岁月春已入夏,可不能把甜蜜的香酒丢在一旁。
其九
隔着门墙外的柳条细弱袅袅,恰如十五岁女儿柔软的纤腰。
哪里知道早晨一不留心,竟被狂风扯断了最长的枝条。

白话译文
二月已经过去三月到来,渐渐老去的人遇到春天还能有几回?
莫去想那无穷无尽的身外事,姑且先喝干这一生中有限的酒几杯。

行者的注解
---

叫叫未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