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秦中吟十首▪其八(五弦/五弦琴) 这首诗被浏览了4次 |
[唐朝] 白居易 |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 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 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 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
注释与赏析《秦中吟十首》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前后创作于长安的一组讽喻诗。这些诗是反映中唐时期社会史实的现实主义作品。诗人把在长安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将那一时期人民生活的困苦与富豪权贵、贪官污吏们生活的豪奢加以对比,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作者对当政者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同时也表达了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与深沉的忧国之情。 这些诗在反映社会现实,抨击黑暗势力方面相当深刻,发人深省。后世评论者常以其与杜甫诗歌相提并论。白居易自己在《赠李绅》诗中说:“十首秦吟近正声。”在《与元九书》中又说:“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作为白居易讽喻诗的代表作,这组诗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了以下特点:一、主题的专一和明确。白居易自言《秦中吟十首》是“一吟悲一事”,一首诗只集中地写一件事,不旁涉他事,不另出他意,这就是主题的专一。在题材方面,所谓“一吟悲一事”,也不是漫无选择任何一件事,而是从纷繁的各类真人真事中选取最典型的事物。而且“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主题非常明确。二、鲜明的对比,特别是阶级对比。诗人往往先尽情摹写统治阶级的糜烂生活,而在诗的末尾忽然突出一个对立面,反戈一击,这样来加重对统治阶级的鞭挞。如《轻肥》《歌舞》《买花》等。三、语言的通俗化,平易近人。这本是白居易诗歌的一般风格,但在《秦中吟十首》中尤为突出。 《五弦》写弹五弦琴技艺之美妙,对于当时人不懂得古乐表示惋惜。其描写手法相当高明,运用烘托、比喻、反衬等丰富多变的手法描写了赵叟技艺,而末尾则说:俗人“不好古”,名贵的“绿窗琴”只能闲置一旁,落满尘土。以音乐喻人,实为作者自况。 73.五弦:一作“五弦琴”。 74.红袂(mèi):犹红袖。 75.当胸:一作“胸前”。 76.粗:一作“徂”。 77.宫徵(zhǐ)羽:指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一作 “宫商羽”。 78.绿窗:一作“北窗”。 |
白话译文歌手们停唱清新的歌曲,舞者的红袖子也停下不动。 赵叟拥抱着五弦琴,在胸前宛转地抚弄。 响亮的音符在涌动和散播,飒飒地像风吹雨。 柔软的音符几乎消失殆尽,切切像鬼魂说话的声音。 像喜鹊的报喜歌一样高兴,接着又如长臂猿不祥的哭声。 他的十根手指没有固定的音,宫商角徵羽变化不定。 座上客听此声音,灵魂和身体失去了控制。 行路人听此声音,突然停下来不能抬起脚。 唉,普通人的耳朵,应该爱今而不爱古。 这就是绿窗里的竖琴,一天天地被灰尘覆盖得更深的原因。 |
行者的注解--- |
叫叫未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