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秦中吟十首▪其四(伤友/伤苦节士/胶漆契) 这首诗被浏览了4次 |
[唐朝] 白居易 |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 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平生同门友,通籍在金闺。 曩者胶漆契,迩来云雨睽。 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 是时天久阴,三日雨凄凄。 蹇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 回头忘相识,占道上沙堤。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凄。 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 |
注释与赏析《秦中吟十首》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前后创作于长安的一组讽喻诗。这些诗是反映中唐时期社会史实的现实主义作品。诗人把在长安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将那一时期人民生活的困苦与富豪权贵、贪官污吏们生活的豪奢加以对比,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作者对当政者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同时也表达了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与深沉的忧国之情。 这些诗在反映社会现实,抨击黑暗势力方面相当深刻,发人深省。后世评论者常以其与杜甫诗歌相提并论。白居易自己在《赠李绅》诗中说:“十首秦吟近正声。”在《与元九书》中又说:“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作为白居易讽喻诗的代表作,这组诗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了以下特点:一、主题的专一和明确。白居易自言《秦中吟十首》是“一吟悲一事”,一首诗只集中地写一件事,不旁涉他事,不另出他意,这就是主题的专一。在题材方面,所谓“一吟悲一事”,也不是漫无选择任何一件事,而是从纷繁的各类真人真事中选取最典型的事物。而且“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主题非常明确。二、鲜明的对比,特别是阶级对比。诗人往往先尽情摹写统治阶级的糜烂生活,而在诗的末尾忽然突出一个对立面,反戈一击,这样来加重对统治阶级的鞭挞。如《轻肥》《歌舞》《买花》等。三、语言的通俗化,平易近人。这本是白居易诗歌的一般风格,但在《秦中吟十首》中尤为突出。 《伤友》对朋友之道今不如古表现了一种感伤凄凉之情。昔日洛阳社中,无论贫贱富贵,都能相互帮助;而今长安道上,两相面对却如“隔云泥”。对比之中表达了作者对友道之不古的忧伤。 42.伤友:一作“伤苦节士”,又作“胶漆契”。 43.颜色:有功名,地位,荣耀的意思。 44.通籍:指做官。金闺:指朝廷。 45.曩(nǎng):以往,从前,过去的。 46.迩(ěr):近。睽(kuí):违背,不合。 47.蹇(jiǎn):跛足。 48.与黎:原注:任公叔、黎逢。 |
白话译文住在陋巷中的卑微贫寒之士,出门凄苦惶惶不安。 虽说志气高远,在现实中也难免要低头。 平生同门好友,已经在朝廷做官。 以前有像胶漆那样的交情,近来是云雨背违。 好友正逢下朝回来的时候,车骑走过宫廷五门的西边。 当时天久阴不晴,雨水凄凄下了三天。 寒士骑着跛足驴子在路旁避立,他好友骑着肥马当风嘶鸣。 回头看看忘记了相识的人,径直走上沙堤。 当年在洛阳社,贫贱的时候互相提携。 如今在长安大道上,对面如云泥相隔。 近来的现实多是这样,不是你一个人独自凄惨。 生死之交而永不变的,只听说任公叔和黎逢。 |
行者的注解--- |
叫叫未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