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秦中吟十首▪其三(伤宅/伤大宅) 这首诗被浏览了4次 |
[唐朝] 白居易 |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洞房温且凊,寒暑不能干。 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
注释与赏析《秦中吟十首》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前后创作于长安的一组讽喻诗。这些诗是反映中唐时期社会史实的现实主义作品。诗人把在长安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将那一时期人民生活的困苦与富豪权贵、贪官污吏们生活的豪奢加以对比,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作者对当政者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同时也表达了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与深沉的忧国之情。 这些诗在反映社会现实,抨击黑暗势力方面相当深刻,发人深省。后世评论者常以其与杜甫诗歌相提并论。白居易自己在《赠李绅》诗中说:“十首秦吟近正声。”在《与元九书》中又说:“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作为白居易讽喻诗的代表作,这组诗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了以下特点:一、主题的专一和明确。白居易自言《秦中吟十首》是“一吟悲一事”,一首诗只集中地写一件事,不旁涉他事,不另出他意,这就是主题的专一。在题材方面,所谓“一吟悲一事”,也不是漫无选择任何一件事,而是从纷繁的各类真人真事中选取最典型的事物。而且“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主题非常明确。二、鲜明的对比,特别是阶级对比。诗人往往先尽情摹写统治阶级的糜烂生活,而在诗的末尾忽然突出一个对立面,反戈一击,这样来加重对统治阶级的鞭挞。如《轻肥》《歌舞》《买花》等。三、语言的通俗化,平易近人。这本是白居易诗歌的一般风格,但在《秦中吟十首》中尤为突出。 《伤宅》通过对权贵们的豪华宅第及豪奢生活的描绘,对豪门显贵的奢侈之风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唐代中叶,达官贵人奢侈成性,动辄大兴土木,营造园第。这种行径对百姓造成了灾难。作者对此进行了讽刺,认为兴建豪宅的钱最好用于救济贫民,宅地与荣耀的不朽是不可能的。全诗语言朴实,描写细腻,感情悲愤沉郁,深刻反映出中唐时期整个统治阶层享乐腐化,不思进取的社会现实。 34.伤宅:一作“伤大宅”。伤,感伤。 35.起:兴建。甲第:古代皇帝赐给臣子的住宅有甲乙等级之分,甲第是赐给封侯者住的。 36.栉(zhì)比:像木梳齿一样排列,多而密。 37.温且凊(qìng):冬天温暖而夏天清凉。凊,凉。 38.虚且迥(jiǒng):空旷而且深远,宽敞高爽之意。迥,远。 39.贯朽钱:钱积得很多,长期不用,以致串钱的绳子霉烂,故称贯朽钱。贯,串钱用的绳子。 40.将我语:传达我的话。将,有传达、转告的意思。 41.奉诚园:原是唐代中兴名将马燧的园苑,在长安安邑坊内。 |
白话译文哪一家盖起了豪华的宅第?红漆的大门开在大道旁边。 高大的房屋梳齿般排列,高高的围墙在外面曲折回环。 六七处堂屋一座挨着一座,梁栋和屋檐相互联接伸延。 造一座这样的堂屋费钱上百万,那郁郁勃勃的气象上凌云烟。 幽深的内室冬暖夏凉,即使严寒酷暑也不能侵犯。 高大的堂屋宽敞亮爽,坐着、躺着,都可望到南山。 环绕走廊的是紫藤的藤架,台阶两旁有红芍药的花栏。 攀下树枝来采摘樱桃,带着花去移栽牡丹。 主人在这所华屋中安坐,一连十几年都做着大官。 厨房里有出不完的腐败肉,库房里有用不尽而绳串朽坏的钱。 啊,哪一个能传达我的意见?问一个问题,在你们一家人中间: 难道社会上没有贫穷卑贱的人?怎么能忍心不去救济饥寒。 为什么只图供养自己,就想保得住富贵千年? 你可曾见到昔日马家的住宅,如今已成为废弃的奉诚园! |
行者的注解--- |
叫叫未阅 |